成都:垃圾分类在试点中破难推进

    近日,万科金色家园联合四川大学环保学院开展了“我分我环保,争做环保大人”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300多名小区居民在大学生帮助下进一步熟悉垃圾分类知识。自今年下半年成都垃圾分类试点在万科金色家园和万科金域蓝湾相继启动后,已有3600户居民成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体验用户,4个月的业主垃圾分类积分榜显示,居民的垃圾分类准确度逐月提高。

    积累经验的同时,成都垃圾分类试点也遇到难题。

    经验值得推广

    连日来,记者在万科金色花园“业主垃圾分类积分栏”看到,根据分类投放准确度,在3-11栋总共26个单元中,7月只有1个单元得了50分(月满分75分),10月就有16个单元得了50分以上。“这得益于我们的激励措施。”物业公司环境主管王涛说。

    金色花园除向业主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手册》外,每季度还评垃圾分类冠亚季军,获奖单元的每户业主将获得可降解垃圾袋等礼品;评出176户环保家庭、1132名环保卫士。但仍有3-4成上班族习惯“大包扔”。

    在金域蓝湾楼下,垃圾桶由金色家园的一排4桶(塑料、可回收、厨余和其他垃圾)改为一排3桶,除“塑料桶”,同时单设“绿化垃圾桶”。成都市城管局环卫处调研员何卡明说,垃圾分4类投放较科学,但很多塑料垃圾可回收,试点初期分类简化更便于业主操作。

    进一步创新的是,金域蓝湾向业主提供在小区设点的废品收购公司的电话,随时上门收运“可回收”垃圾。业主每出售5元“可回收垃圾”,即获一张银杏叶贴纸,凭贴纸到物业中心换取奖品。

    从两次试点看,前期宣传发动、各种激励措施、物管上门劝导、集中处理绿化垃圾、上门收运“可回收”垃圾等经验,符合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值得推广。

    制约因素不少

    王涛告诉记者,目前业主分类投放准确率不高,需要物业工人二次分捡,但小区垃圾房狭小,二次分捡场地不足,只能通过改扩建垃圾房临时拓宽二次分捡场所。

    目前成都只有双流有一个厨余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20吨。何卡明认为,未来几年在成都市推广垃圾分类,后端处理设施不足问题将很突出,可以考虑在全市东南西北方,各建一个日处理能力20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应建立垃圾分类收运系统,不同的车装不同的垃圾,并建立分捡中心。”

    除垃圾分类收运后无法妥善分类处置外,成都尚无明确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环卫部门无法可依,推动工作难度大。何卡明表示,环卫处计划明年向市法制办提出申请,制定 《成都市垃圾管理办法》,争取将垃圾分类列入立法计划。

    加快试点扩容

    资料显示,实现真正意义的垃圾分类,日本用了15年,德国用了30年。根据成都垃圾分类推进日程表,2010-2012年为小区试点和总结经验阶段,2012-2015年在全市试推广垃圾分类,2015-2025年在成都实施真正意义的垃圾分类。

    2011年成都将在锦江、武侯、成华、青羊、金牛和高新区各选一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2012年将在全市20个县市区开展小区垃圾分类试点。根据成都垃圾分类推进计划,全域成都推广垃圾分类两三年后即将开始,这要求有关部门必须有前瞻性的规划。

    何卡明介绍,明年计划提交的《成都市垃圾管理办法》将会考虑到解决垃圾分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如,针对小区普遍无垃圾房或垃圾房狭小,城管部门将联合建委、规划部门,要求新建小区建设垃圾中转屋或分捡中心;联合工商等部门,要求对废品收购公司加强资质管理,规范其经营活动;与教委联合,要求在学校开展垃圾分类绿色教育等。